浏览数量:44 作者: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1-10-31 来源:本站
见字如面 “双减”之下,适当做做“加法” 花港一小2021年10月份致家长的一封信
(点击绿字播放视频)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校的课程安排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不少家长的心态和做法也悄悄改变:
“‘双减’、‘5+2’实行,我们家长可以‘躺平’了。”、“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我家孩子的家庭作业都在学校完成了,现在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做一个‘甩手掌柜’,不用过问孩子的情况了。”……
殊不知,“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双减”政策的落地反而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没有顾及到的、老师没有覆盖到的,都需要家庭来做功课。不是学校做得多了,家长就可以做得少了;不是老师把事情做了,家长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减负不代表减轻肩上的责任。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双减”之下做一做加法。
一加,加定期的沟通
孩子在哪个班级,班级有多少同学,孩子坐在第几排,小组成员有谁;孩子的任课老师是谁,执教理念是怎么样的,性格脾气态度如何;孩子今天学了哪些知识,作业情况如何,各门课的进度如何……对于这些情况,家长们应主动与老师和孩子沟通,定期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各种状况,向老师告知孩子在家的情况,听取科任老师的建议,与老师协商教育方法,助力孩子成长。
二加,加耐心的督促。
学生的家庭书面作业几乎在学校都完成,对于极个别速度慢、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孩子,也有把在校来不及完成的作业带回家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并耐心地督促孩子一心不可二用,提高孩子作业速度,长期坚持,改变拖拉的小毛病。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不等于没有家庭作业。老师们通常会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比如:读课文,读课外书,背古诗文,预习新课内容……这些都是比较“弹性”的学习任务,靠的是学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更需要家长的长期督促,日久天长,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有可能形成。
三加,加温暖的陪伴。
成长中有亲情陪伴,会带给儿童最大的安全感。这种陪伴,并不只是陪伴孩子上各类培训班,也不只是陪孩子完成书面作业。如果把“陪伴”的简单理解成盯着“写作业”,那就太狭隘了。孩子回家之后,书面作业没有了,节假日、小长假,属于孩子自由支配时间多了。家长们更应该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做好陪伴,策划合理的安排。比如,陪他们运动,陪他们逛书店,陪他们看博物馆,陪他们看一场有意义的电影……
四加,加高效的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高质量的阅读能帮助孩子启发心智、体会人生。培养阅读的习惯,家长要同孩子一起努力!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阅读环境,设置固定的书房、书橱,在家里,最好能随处、随手都能拿到书籍,让孩子能随时随地阅读。其次,要和孩子一起阅读,即“亲子共读”。“亲子共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方式。
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减不掉我们对孩子的责任。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双减”之下,加一些沟通、加一点督促、加一份陪伴、加一些阅读,与孩子一起完成一场别开生面的修行吧!
您的朋友:花港一小全体教职员工
202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