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4 作者: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2-29 来源:本站
见字如面(78)
花港一小2024年2月份致家长的一封信
和父母一起跟着课本去旅行系列之“走进黄山”
(二年级语文课文《黄山奇石》)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每月的一封信又和您见面了。上个月,我们一起跟着课本走进了天安门广场,领略了天安门广场的庄严肃穆。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9课《黄山奇石》,一起走进黄山!
奇石是黄山“五绝”之一。黄山上有名可数的奇石达120多处,它们形态各异,令人称奇。大者如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似天然盆景,玲珑雅致。
《黄山奇石》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课文先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接着每个自然段各介绍一块奇石,具体介绍了 “仙桃石”“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奇石的神奇有趣。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天下第一奇山,共有120多个有命名的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仙人指路,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这些奇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在黄山,大自然毫不吝惜,造就了天下无双的山水风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浏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让黄山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让后人能跨越千年文化去领略中华之美。明代徐霞客是这样描述黄山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诗仙李白所作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被称为黄山诗歌的“开篇奠基之作”,留下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在这首诗歌中,描绘了黄山的胜景,像三十二峰、白鹅岭、丹砂井等,还以“四千仞”和“三十二”两组数字,写了黄山的山高峰多。南宋诗词名家汪莘,自小生活在黄山,对这里的山水草木、神话传说如数家珍。他的《沁园春·忆黄山》被誉为“黄山第一词”,“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勾勒了黄山的清雄奇丽。像这样的诗词还有许多,等着你们去品读感悟。
韩湘子仙人指路
韩湘子是“八仙”之一,是一位吹笛驾鹤的美少年,相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子。他在八仙当中最喜欢游山玩水,相传韩湘子驾鹤游玩,偶然到了黄山,见此山连绵千里,瑰丽多姿,天上仙境也不如此地,就住在此山中不走了。话说“八仙”每年都要聚会,其余七位仙家早已到齐,唯独不见韩湘子,便派张果老来骑驴寻他,张果老来到黄山,忽闻一阵优美的笛声,随笛声寻来见韩湘子独立山巅之上,云海之中,执笛吹奏,宛如化境。张果老便叫韩湘子回天庭,韩湘子不肯说“此山比仙界强万倍,我不肯离去。”张果老说:“韩兄,你长期逗留此地,被玉帝知道了,必定触怒天威,前来治罪与你。”韩湘子说:“张仙兄,此地绝美,不如你我二人在此做一凡人罢了。”最后韩湘子还是经不住张果老的劝说,但是为了不能舍此美景,点化了一块奇石做他的身外化身,此奇石就是韩湘子手拿笛子指向东方的样子,现在仍然立于黄山之巅。
最好的旅行,是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旅途中包含无数可能,让我们跟着课本去旅行!
您的朋友: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全体教职工
2024年2月29日
文字:李想、潘佳惠、朱慧
配音:徐昕
视频制作:王彩虹
审核:郭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