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不沉迷手机 花港一小2021年一月份致家长的一封信

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1-31      来源:本站

见字如面

——不沉迷手机  

花港一小2021年一月份致家长的一封信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I2ODUwMQ==&mid=2247507540&idx=1&sn=350304ec5b3dabad398d0d8296005f52&chksm=96e3d46ea1945d780efe0463ff6d76a101548c992db9a9ca8681e8bfa35989580e265ad914a5&token=1060335516&lang=zh_CN#rd

(请单击链接观看视频)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功能不断更新丰富,“手机不离身”成为现代人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新的方式。足不出户了解国际大事,支付宝、微信,抖音、视频聊天......手机带来的便利悄悄地藏进我们的日常,也改变着固有的生活方式。

然而,对于自控意识较为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手机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面对手机里不断跳动的画面和惊险刺激的游戏,他们更是无法抵制诱惑。本月的一封信我们就和您聊一聊让孩子不沉迷手机这个话题。

先看看我们身边现有的现象:

“我们家孩子对手机很好奇,想玩,但是他很听话,家长把时间控制好,说停就停。”这样的孩子确实乖巧,家教有方。 

“我们家孩子用手机更多的是查找资料,学习之余,在经得大人同意的情况下,也会用手机玩游戏。”家长的规矩很重要。 

“我家孩子常常跟我要手机,拿去就玩游戏,有时甚至趁我们不注意时偷偷下载新的游戏,说了不听,我们也没办法呀!”这些孩子好奇心很强,但用错地方了。

“我们一个朋友家孩子,偷偷把老人手机拿过去玩,被网络骗子骗了两千多块钱呢。”骗子很可恶,但让骗子有机可乘的“熊孩子”更需要教育。 

再听听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树榜样,先远离手机

家长首先要“远离”手机,在孩子面前减少“机不离手”的现象。过马路时,你抓的应该是孩子的手、看的应该是红绿灯和过往的车辆,而不是微信朋友圈;吃饭的时候,你关注的应该是孩子有没有吃饱、是不是吃好了,而不是手机新闻或者连续剧;尤其是孩子学习的时候,你要关心他的字写得好不好看、书读得流不流利、作业有没有全部完成,而不是在一旁刷抖音、玩游戏……。家长的行为是一种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指引着孩子们的所作所为。

增陪伴,找机会沟通

孩子提出玩手机游戏的想法,父母切不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禁止,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会在某种程度上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此时,家长应该试着放下手中的事,不妨加入到他的游戏中来,切身地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再见缝插针地给他讲道理,智慧地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多锻炼,品生活滋味

要想让孩子闲暇时间不拿手机,那就大胆地放手让他去劳动,去参与你的生活。和你一起洗碗、一起打扫卫生;自己的袜子、内衣自己洗……带他去买菜,知道“斤两”,懂得菜农的不易;如果你去送外卖,带他一次,尝尝“风吹日晒”、“寒风刺骨”是什么滋味……劳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更能让他懂得感恩,知道每个人都不易,每个人都很辛苦,作为学生,更应该一心一意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立规矩,让生活更阳光

当然,也不是绝对地不允许孩子玩手机。适时用手机看一下合适的内容、听一听好听的歌曲、玩一会儿童游戏等等都是可以的。比如,家长主动给孩子下载一些益智类的游戏陪孩子一起玩;当你刷到幽默有趣或者正能量的视频时喊他一起看。最主要的是要定规矩,首先家长绝对不能给孩子配手机,然后建议家长每天最多给孩子两次玩手机机会,每次只能用半小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立了规矩,家长和孩子一起遵守。


网络上曾经有这样一句,“如果你想毁了一个孩子,给他一部能上网的手机”。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张,但如果我们不正确配用手机,一定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愿我们的孩子不沉迷手机,做一个乐观向上的阳光儿童!


               您的朋友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全体教职工

                 2021年1月31日


Copyright @ 2020 Nanjing Hua Gang prim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花港路10号 电话:025—86755618 025—8675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