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 作者: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08 来源:本站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024年4月8日下午,栖霞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栖霞好课堂”系列研讨(三)——“世界很大,我以童诗来爱它——基于童心视角的儿童诗诵读与创意表达”主题活动在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举行。
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主任、小学语文研训员黄文峰主任,南京市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王瑞雪副校长、南湾营小学余秀萍校长、花港一小郭红霞校长,及全区第一学段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例展示
首先,南京市南湾营小学金美红老师执教《夜色》第一课时。教学中金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结合图片、字源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通过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指导,读好小诗,感受夜色的美好,学做一个勇敢的人。
随后,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殷钰老师带来了儿童诗专题课堂《花儿朵朵开,童诗翩翩来》。整堂课以“春季品花童诗会”活动为大情境引领,从“创意小花神”“诗歌百灵鸟”“色彩小诗人”“想象小达人”四个角度为孩子们的童诗进行欣赏和颁奖。在丰富多彩的学生诗歌展示活动中,把课堂的氛围推向高超,最后整个课堂都浸润在想象的海洋里。
花儿朵朵开,童诗翩翩来。殷老师和孩子们在春天里相遇,在诗歌里相逢,共赴一场童诗的盛会。
童诗情境演绎
课例结束后,花港一小学子们带来了童诗情境演绎:花意·诗情。童诗情境演绎以花港一小校园的四季花开串联,通过丰富的剧情,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朗诵,与绚丽唯美的场景,再现花港一小的学生爱诗、读诗、写诗、演诗的美好画面。
春天,在红艳艳的桃树下,孩子们一起《跳房子》。
夏天,在莲苑旁,孩子们唱起了《数鸭子》。
秋天,在飘香的桂花树下,孩子们听《西游记》的故事。
冬天,雪花飞舞,孩子们边赏梅边诵童诗。
“用什么来催绽儿童世界里诗的花开?”
精彩的课堂和童诗情境演绎之后,黄文峰主任和王瑞雪校长以“用什么来催绽儿童世界里诗的花开?”为研究主题,带领所有老师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观摩中思考,从亲身体验中思考。
乡音诵童诗
黄主任现场邀请老师们拿着印有花港一小低年段学生原创诗歌的书签走上舞台,让老师们朗读、品析孩子们的童诗。在第一轮品读过后,黄主任又让老师们从童诗的韵律、色彩、想象等方面再一次的品读自己手中的诗。
郭红霞校长首先带着音乐的节奏感诵读了诗歌,随后老师们纷纷用自己的家乡话来诵读童诗。一句句方言,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创作诗歌的距离,也将老师们的心拉回了童年,拉回了家乡。现场变得越来越热闹,老师们越来越投入,逐渐演变成了一场诵童诗的宴会。
情到深处,王特也情不自禁地读起手中的诗歌。她带着对童诗的思考,带着对童诗的热爱,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新的高潮。她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提出在教学中要让诗浸润孩子的心灵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诗心”,让心灵找到回家的路。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在生活中学会用诗意去观察、思考、想象。
亲身话童诗
花港一小殷钰老师向全场老师分享了自己童诗教学的经验。作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儿童诗创编的实践研究》的主持人,殷老师一直从事着童诗教学的研究。他强调在低年段时就应当给与学生足够的“输入”,带着学生一起诵读、欣赏名家的诗歌、学生自创诗歌。随着不断的积累,再提供学生充足的平台“输出”。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进生活,从口头表达到书写创作,再到参加比赛、投稿发表,一步步让学生喜爱上诗歌,有勇气有信心写诗歌。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老师们要不断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语言中闪亮的地方,把童诗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自然。
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任敏老师,更是结合了自身实际,从“舒展 、发现、滋养”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童诗课堂的理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任老师认为我们的学生就是如此,当老师们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语言,不断进行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得到了舒展,创作童诗的氛围也在源源不断地提升。再通过构建平台,让学生的诗歌得到交流,滋养学生的心灵,真正的走进诗和远方。
总结提升
活动的最后,黄文峰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点评,她对于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表示肯定与赞扬。黄主任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为诗歌教学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她指出童诗是一位好老师,是一座和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它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为孩子打开了思维的天窗。在教学中老师们要从孩子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孩子诵诗、写诗,在童诗这个大大的世界里,品味童诗的味道。
对于“用什么来催绽儿童世界里诗的花开?”的思考,黄主任真切地提出了“理性、感性、灵性”教学思维。第一,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能够发挥好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理性地上好每一篇课文,从理性中带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开表达的大门;第二,通过语文方面的特殊性——诗歌的教学,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魅力,用童诗唤醒老师和学生心灵中的感性,了解语言的奥秘;第三,希望老师们在童诗中发现儿童的语言、儿童的风格、语言的芬芳,带着学生感受童诗表达的方式,从而催发出学生的灵性,发现自己的风格,爱上语文,爱上表达。在理性、感性、灵性的引领下,让学生文学的萌芽变得更有生命力。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专家们的发言拨云见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定将今日收获的点滴,融入平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边实践边感受,边研究边提升,追寻教育本质,助力“栖霞好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