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 作者: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19 来源:本站
为展示交流新教育实验“研发卓越课程”行动的最新成果,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学科研究深入开展,推动教育教学从“成人中心”“知识中心”向“儿童中心”视角的创新变革,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定于4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省开封市举办“新语文教育”专题研讨会。花港一小教师线上观摩学习。
19日上午场
王志江老师带来了《k12新语文的使命:从“母之语”到“人之文”》的报告,新语文是丰富、浪漫的情感表达。
李霞老师带来了演讲《看见童心——低段晨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为其设计适宜的晨读教学,转变传统理念,打破思想禁锢,进一步丰富晨诵的内容与形式,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晨诵中。
《溯源汉字的意义》报告中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挖掘字源字根,做到从生字的纵向演变、横向联系、回归文本等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让课堂充满智慧和趣味。
《点亮生命的火花—低段读写绘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指出,对低段的儿童来说,教师理解儿童至关重要,需要一架桥梁,这座桥梁正是新教育卓越课程体系中不断探索的“读写绘”课程,我们也一直致力于4-7岁这个阶段的母语读写探索,帮助儿童初步建构生成“读写一体化”的观念,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儿童在阅读和写绘过程中,既能发展想象力,也能乐在其中。
《于清晨极静时闻鸟鸣——中段晨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晨诵课上,孩子们带着理解去诵读,于诵读中进行诗歌主题创作。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师生之间一个个的小故事,都徜徉在诗歌中诗意栖居,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幸福完整。
专家点评
专家朱雪晴对前面几位老师的演讲进行了深刻点评,只有当老师真正站起来的时候,孩子才能飞起来,同时并指出两个关键点,建设校园文化课程,并且课程要回应校园文化,两者相辅相成。
中段课
李倩楠老师通过作者对母鸡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态度转变,告诉学生要站在多角度全面看待事情。
19日下午场
李爱萍老师带来《读中国神话,做精神明亮的中国人——中段中国神话小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李老师以“立”这一常见汉字为引子,结合小学中段神话单元的特点,构建了一套完整严谨的学习体系。她以《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穿越神话课程,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赋能,让学生的心灵世界不断自我更新,并使内心得到启发。
赵格芳老师向大家分享了《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一课三年级小苇草的成长故事》。讲座中,赵老师分享小苇草的成长故事,展示相信的力量。结合学校完成的童话书活动,向大家交流读童书的原因和方法。
李倩楠老师的《在心灵深处给予生命成长的力量——以‘绿野仙踪’为例谈中段经典共读》先从“为什么要读童书”以及“如何发展童书共读”两个方面谈起,接着以《绿野仙踪》为例,谈中段经典共读的具体措施,最终实现在心灵深处给予孩子生长的力量。
张春燕老师的演讲围绕《栖息在农历的天空下——24节气穿起的古典诗词、节日文化之旅》开展。通过《谷雨》歌曲,向大家展示古诗词与传统节日、音乐课程的融合之路。整个课程分成了节气日、平日、冬至日三个大的学习方向,将美术、音乐、舞蹈、科学都融入到24节气的学习中,体会诗人、词人的心路旅程。
何国申老师的《为青春的生命寻找榜样——高段李杜苏诗歌的穿越之旅》,带大家走进了诗歌盛会。何老师从李白、杜甫、苏轼三位诗人的诗歌作品与人生经历出发,让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在带领学生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之后,为诗人献上自己的原创诗歌,与他们来一场诗意交流。
王亚军老师分享《基于发生学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以六年级小说单元为例》。王老师告诉大家要相信儿童、老师、知识三位一体,构建生长、发展的高段语文课程读写金字塔。老师们应当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大单元教学来构建语文教学模型,以此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专家张硕果认为,我们眼中的卓越课程,应该实现新教育实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在与书本、与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多维互动中更好地“对话世界”。
谷雨时节,万物生长。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教师能够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茁壮成长,为孩子们的未来播撒更多的希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