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1 作者: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1-16 来源:本站
2024年11月15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研服务基层行走进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共同承办。活动围绕“长程视域下童诗主题式学习的区域实践”开展。南京市教科所课题研究规划室姚慧主任、邓大龙老师,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处黄文峰主任、教研员陈瑶老师,南京市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刘荣书记,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王瑞雪副校长,花港第一小学郭红霞校长,还有来自青海教师团队,南师大实习生代表,南京市各市区小学规划课题研究主持人代表,南京市栖霞区小学语文在研规划课题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邓大龙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花港一小的同学们以唱童诗、舞童诗、写童诗、绘童诗的形式,向参加活动的人员展示了学校儿童诗课程研究下的诗意校园生活,收获了教师们的连连称赞。
领导致辞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刘荣书记为本次活动致辞,刘书记介绍了太阳城教育集团的发展、花港一小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历程、两项省级重点课题的内容四个方面。
课例观摩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李想老师、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刘蕊老师围绕自身的课题研究内容带来了课例展示。李想老师带来课例儿童诗创编《我眼中的繁星》,刘蕊老师带来课例《古诗里的童趣》。
李想老师倾心打造的儿童诗创编课堂《我眼中的繁星》,巧妙地铺陈了两个既富有启发性又充满乐趣的学习阶段。第一个活动是“我的童诗我来分”,在这一环节,学生们首先被邀请深情朗诵各自心仪的儿童诗篇,随后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这些儿童诗进行分类。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儿童诗特性的理解,还让他们领略到儿童诗那自由不羁的结构、绚烂多彩的想象以及意味深长的内涵。紧接着,课堂步入“我的童诗我来写”。在这一激动人心的阶段,学生们被赋予无限创意的钥匙,鼓励他们放手一搏,将心中的奇思妙想编织成一首首独一无二的儿童诗。这不仅是一次文字的探险,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诗行间找到自我表达与梦想启航的港湾。
刘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拿起自制的古诗卡牌,和老师、同学进行古诗对对碰的游戏,回顾所学古诗。刘老师还带来了晓院附小孩子们制作的古诗大沙包,让孩子们在抛沙包的游戏中诵读、积累有关儿童的古诗。最后刘老师借助“最有趣的儿童”这一主题,带领学生开展了一场特殊的辩论赛,孩子们在对比中对所学的儿童古诗有了更深层的领悟。
课例结束后,现场进行了儿童诗学习成果展示。花港一小的学生们用灵动的表演方式,表达了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随后,栖霞区教研员陈瑶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表示:
1.这两堂课充分践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展现了教育创新的前沿探索。
2. 课程设计紧密围绕课题与研究主题展开,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确保了学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3. 课例深入关照了儿童的成长需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与温度。
专题汇报
花港第一小学殷钰老师的讲座《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儿童诗创编的实践研究》从“学语文,巧借儿童诗”“学童诗,巧用主题式学习”两个方面结合探究的理念、实施的路径、具体的活动方式进行了详细而精彩的阐述。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刘清娴老师带来讲座——《长程视域下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的实践》。刘老师以扎实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介绍了“长程视角下的主题架构”和“长程视角下的活动实施”,让老师们对小学语文作业的长程设计和弹性实施有了深刻的了解。
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处黄文峰主任在《“有组织”的学科研究与区域实践》主题讲座中,深刻阐述了“学科研究”的真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拥有清晰的脉络、坚实的依据、深邃的理论与鲜明的内核。在探讨小学语文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时,黄主任以历史为镜,以课标为尺,以区域为域,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她强调,小学语文学科研究应紧跟时代步伐,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积极拥抱现代教育的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专家点评
南京市教科所课题研究规划室姚慧主任对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承办者表达高度的赞扬。最后,姚主任通过两点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1.怎样教语文:她首先聚焦于童诗教学这一独特视角,赞扬老师能够巧妙地将之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展现了语文教学的新面貌。姚主任强调,童诗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载体与思维的火花。通过童诗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2.怎样做研究:她指出,研究的核心在于聚焦与深入,而非泛泛而谈。要想做好研究,首先要明确课题的核心概念,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起研究的逻辑框架。
做课题就是做题目,做题目就是做核心概念,我们应当立足于儿童的长远发展,整合资源,多学科融合、多维度探究,让我们的科研变得更加可行、更加有效。
课题共研,催一树花香;追梦课堂,展教育理想;深究发展,激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