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2 作者: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12 来源:本站
教学研讨活动
2024年4月12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服务基层行走进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本次活动由《南京教育》编辑部联合王瑞雪、陈林静、史春妍、郭仕红、郝玉梅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活动围绕“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聚焦‘语言情境’和‘语言能力’的古诗文教学”主题开展。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王海富,南京市教科所《南京教育》主编汪朵,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张迎东,扬州仪征市实验小学著名校长郭仕红,建邺区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书记、校长郝玉梅,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陈林静,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处主任黄文峰,栖霞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巫新秋,栖霞区南师附中仙林小学副校长孙洪伟,南京市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书记刘荣,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王瑞雪,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张洪星,花港第一小学校长郭红霞,还有来自安徽泗县、宿迁泗洪、扬州仪征、南京市各区名师工作室成员,栖霞区课题组核心成员以及中片共同体骨干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领导致辞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刘荣书记为本次活动致辞,他从本次活动的举办、太阳城教育集团的发展、王瑞雪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三个角度做了生动的介绍,并表达了大家能够在这场活动遇见,一定会谱写出一场精彩的故事。
课例观摩
南京市长平路小学李慧、仪征市育才中心小学张婧、南京博颂学校秦子川和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徐昕四位老师围绕聚焦“语言情境”和“语言能力”的教学理念,分别开设了四节古诗文教学研究课。李慧老师与张婧老师执教一年级《古诗二首》的第一、二课时。李慧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味诗意,并且抓住“偷”这一关键词,感受诗中孩子的顽皮。
张婧老师通过生动的粉笔画将同学们引入情境,辅之以富有韵律和节奏的拍手朗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了“树阴照水”的美好场景。
秦子川老师和徐昕老师分别执教五年级《古诗三首》的第一、二课时。秦子川老师以《满江红》朗诵视频展开课堂,激昂雄浑的朗诵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秦老师还将动作引入朗读,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遗民”的心情和诗人的爱国忧民之心。
徐昕老师抓住诗人由“悲”转“喜”这一过程,并联系历史背景和诗句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反复的诵读之中去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学生在徐老师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设计下,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杜甫的精神世界里,与作者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整堂课在一次次朗诵中逐渐走向高潮,动人心弦。
观察讲座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的五位老师对一、二两节课例带来《低年级古诗文教学:在语言情境中生长语言能力》的观察讲座。五位老师分别从识字与写字、朗读与背诵、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学生的朗读与背诵的生长情况对李慧老师和张婧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分析。通过具体的前测情况与现场教学的对比、真实数据的呈现与反馈,表明了一年级的学生在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后,在朗读、背诵、语言表达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观察团老师们呼吁大家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观察的视角要从教师教得精彩转向到学生学得扎实。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五位老师对三、四两节课例带来《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古诗文教学的观察与思考》的观察讲座。她们从观察量表、课堂任务设置、真实的语言情境创设、语言运用能力、亮点与建议五个方面对秦老师和徐老师的课堂做了详细的观察汇报。秦老师赏画面,品诗情,整堂课拟真性凸显、在理解积累与实践互动上精彩纷呈。徐昕老师建构画面、寻找诗眼,让语文要素落地,在语言情境的必要性、驱动性、整合性上达成度高。课堂上关注了学生的理解积累、文化审美,十分高效。
专家点评
南京市太阳城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王瑞雪作为名师工作室联盟的代表,对四节课以及两场观察讲座进行了高度评价。她用“情在读中涌,言在情中出,意在言中显”十五个字真切地表达了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
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王海富对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承办者表达高度的赞扬,对课例展示的四位老师提出赞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王所长通过三点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一、活动有创新性。本次活动是一次名师的大联合,一次教育的大联动。五位名师像五朵金花在花港一小齐绽放,带来了无比精彩的活动呈现。
二、活动有影响力。本次活动是一次资源共享和区域覆盖的大展示,五名名师的联盟活动共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发展,给所有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
三、活动有亮点特色。本次活动向所有老师们展现了课题与课堂的互进作用。教师以课题引领课堂,以课堂促进课题,两者相辅相成,共成亮点,共筑特色。
春日共研,催一树花香;追梦课堂,展教育理想;深究课题,凝累累硕果!